close

秦嶺山區不僅小氣候明顯,有十里不同天之說,而且地方語言的差別也很大,十里不同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除了這兩樣便是飲食差別了,隨便一個地方,東西南北都有差異,即便是同一種飲食也有不同的做法,菜豆腐節節便是一例。   菜豆腐節節是山里人待客的佳肴,可就是這種再尋常不過的食物,顧名思義卻也產生歧義。可以理解為菜豆腐、節節,也可以理解成菜、豆腐、節節。先說菜豆腐吧,一種是做豆腐時把白菜或青菜放到鍋里,豆腐做好了,白菜青菜夾在豆腐里叫菜豆腐。另一種則是用漿水湯點的豆腐,秦嶺山區的人把漿水菜叫酸菜,用漿水湯點出來的豆腐也叫菜豆腐。還有一種是把豆子磨了,豆漿豆渣一起放到鍋里加熱,快要沸騰時直接加上漿水菜點成的豆腐花,山里人叫粗老冠,也叫菜豆腐。再說節節吧,是指和普通面條一般粗細但要短許多的面段,有玉米面做的,蕎面做的,豆面做的,還有用玉米面、蕎面、豆面分別和著小麥面做的。這些不同的菜豆腐和節節的結合都叫菜豆腐節節。   粗老冠滿口竄,我打小就不愛吃,慢慢長大了,生活條件一天天好起來,吃粗老冠的時候漸漸地少了,到后來終于有很多年再也沒有吃過粗老冠了。我也漸漸明白,之所以做粗老冠吃,是因為那年月普遍缺糧,家家都舍不得扔掉豆渣,于是便把豆漿豆渣和著酸菜一起吃了。白菜或青菜做的菜豆腐并不常見,我在基層工作時也只是在陜南西部的個別鄉鎮偶爾地吃過幾次,味道很不錯,只是覺得豆腐里夾著菜,襟襟串串的,適口性差了很多。如今無論是家常便飯還是街頭巷尾菜豆腐節節店里賣的全是清一色的另一種菜豆腐節節,那便是我先前提到的對菜豆腐節節的第二種理解——菜、豆腐、節節。   菜是各色的小菜。韭菜、豆芽、黃瓜、茄子、泡菜、芹菜、竹筍、香椿芽、青辣椒、土豆絲、折耳根等等,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增減變化,或涼拌或熱炒,大盆小缽地放在店里,任食客自由選擇,挑到小碗里下飯。這是在菜豆腐節節店里,要是到了農家,除了若干素菜,熱情好客的山里人還會給你端出一盤盤豆豉炒臘肉、黃花炒木耳或者其他的熱菜來。記得一次和朋友們戶外,提前在一農戶家聯系了菜豆腐節節,吃飯時,熱情的農家竟然上了十幾道小菜,有葷有素,有涼有熱,弄得我們很不好意思。說實話,很多人吃菜豆腐節節主要是沖著小菜去的,像我就是這樣,小菜差的店我去上一次就再也不去了。當然店主也十分清楚這一點,所以任隨食客挑菜從不反對。尤其是城里人,大部分吃菜勝過吃節節。有一次也是戶外,去一農家,人家一家幾口忙活了半夜,給我們做了七十多人的菜豆腐節節,可第二天中午節節剩下了大半,小菜倒是老早就沒了,不得不又弄了一次。‍   秦嶺山區盛產大豆,當地人叫黃豆,春夏種、秋冬收,每到秋來金黃一片,滿山遍野全是的。先民們就地取材,用石磨把豆子磨碎,用籮兒或布口袋濾掉豆渣,將豆漿放在鐵鍋里燒熱,用清亮亮的漿水湯點成豆腐花,撈出來放到竹制的淘兜里,放上石磨或其他的重物壓幾個小時,豆腐便做好了。這豆子是自家地里收的,磨子是山里的石頭打的,漿水湯更是家家戶戶一年四季里都有,看來這漿水豆腐還真是咱秦嶺山人的土特產啊。如今做豆腐很少用石磨了,大都是打漿機,點豆腐的料也不僅僅是漿水,比如石膏、葡萄酸內酯等等,可秦嶺山人除了少數人用石膏外大部分還是用漿水點豆腐,道理很簡單,一則漿水豆腐好吃,二則漿水湯比石膏便宜,且家家都有。   玉米、小麥、蕎麥、小豆是秦嶺山區最常見的糧食作物,很自然就成了做節節的原材料。小麥面和玉米面混合著做節節是傳統的做法。當然街上也有賣蕎面、豆面節節的,價格還格外地高,這在糧食困難年代是權宜之策,而今卻成了稀罕物什。把玉米和小麥面粉按一定比例混合了,摻上水,和勻了使勁地揉,揉勻之后用搟面杖搟開、搟薄,最后全部卷在搟杖上,用菜刀順著搟杖剖開,再橫著切成細條,就成了節節。煮節節最好的是撈完豆腐的豆腐水。一來是廢物利用,二來豆腐水清爽可口,解熱消暑而且暖胃,尤其是胃口不開或者宿醉的人,喝上一碗豆腐水感覺就像換了個精神勁似的。也有另外燒了水煮節節的,叫清水節節,這也是一種吃法。節節煮好了撈在碗里,鏟上幾鍋鏟豆腐蓋在上邊就著小菜吃,這便是如今的菜豆腐節節了。   菜豆腐節節從原材料構成不難看出它的優勢,高蛋白、低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微量元素樣樣不缺,著實是現代人的健康佳肴。如今,菜豆腐節節已經走出秦嶺山區,走向外面的世界,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漸次地愛上家鄉的美食,作為菜豆腐節節的娘家人,真有一份由衷的自豪。   作者簡介:淮君,男,本名康懷軍 +10我喜歡

柳戀春   隊長老鐘深感時不我待,他說,時間恐怕來不及了,今天晚上吃散伙飯,一家人兩個的來一個,四個的來兩個! 隊長老鐘站在村口大榕樹下,這個時候是派工的時候,人到的相對整齊,他是大著嗓子這樣說的,由于他的聲音過于高亢,立時引來一陣歡叫,嚇飛了幾只在樹上偷聽的鴉雀。人們嘰嘰喳喳的聲音掩蓋了隊長老鐘張了幾次的嘴,他喊“安靜安靜”,沒有人聽見,老鐘有太多的話想說,在炸了鍋的眾聲喧嘩的大潮里,無奈聲音太小,他的嘴在動,聲音卻十分弱小。 隊長老鐘急中生智,拿著鋤頭就去敲鐘。大榕樹上吊著一根一米長的鐵軌,平時出工就敲這個,一敲就發出“鐺鐺”的聲音,聲音清脆悅耳,穿透力極強,整個山梁都是“鐺鐺”的回聲,久久不散。 平時敲鐘有一個小鐵錘,避免小孩子調皮搗蛋拿走,就掛在大榕樹上的,要敲的時候,大人伸手就可以取。隊長老鐘站的位置有點偏,要取鐵錘得進去,索性直接用鋤頭腦殼去敲,看來也是急了。由于用力過猛,鐵軌“鐺鐺”的聲音,帶著一些顫音,有點不堪重負的樣子,聽得人脊背發涼發麻。 隊長老鐘這招很管用,立時安靜了。 隊長老鐘往大榕樹下走了走,那里有一個臺階,他站了上去,立即就“高人一等”了,再看村民,一個一個的都望著他,望的很是心不在焉。這讓隊長老鐘有點末日將至的感覺。放在以前,他說話的時候,哪個敢雞一嘴、鴨一嘴的?老鐘在心里感嘆:“世道變了!”老鐘一生都在擔心世道變,這次是真變了,而且變得徹底、干凈! 大伙心里都明白,隊長老鐘當了幾十年的隊長,由于能力有限,把隊里的工作沒有搞好。但是,他有個優點,就是不整人害人,心腸好,因此,用村民的話說,就是“老鐘是個菩薩心腸”的人。上級給老鐘的評價就是一個字——懦!這個評價中肯,老鐘很聽話,就是缺乏一些硬度,這樣的性格,在貫徹上級意圖時,就不果斷、不立竿見影。這次,老鐘將破釜沉舟,一竿子貫徹到底,來一個與眾不同的收尾——散伙飯! 本來該出工干活了,大家都沒有了干活的心思,隊長老鐘就把出工干活改成了社員大會。 待大家安靜了,老鐘開始講:“我考慮的是,全隊121個社員,每家來那么一兩個代表,也有四五十人了,再說,吃飯又不是干活,來那么多人搞哪樣?” 老湯問:“那5個人的家庭來幾個?”老湯家就是5個人,一兒一女、老婆,還有老媽跟著他的。 老鐘正欲解釋,老劉接著發問:“我一個五保戶來不來?”老劉問到了點子上,他是一個單身漢,快60了,在接受重活時,經常說自己“土都埋到頸子了”,意欲跟著一幫半勞力干輕活。雖然如他自己所說“土都埋到頸子了”,但他有很強烈的求生欲,想一直活著。今天過后,自己將孤苦伶仃的自給自足,大鍋飯吃慣了,什么時候該干什么,有隊長安排,以后隊長不管了,小日子究竟該怎么弄,還懵懵懂懂,他還不知道自己頸子以上的日子該咋過、該依靠誰。 隊長老鐘嘴巴張了張,卡住了。 老黃吼:“不要急、不要吵,等隊長說完!”老黃家四個人,隊長老鐘的安排,對他有利。他已經在心里有了吃散伙飯的人選,那就是他和老婆。兩個孩子,一個11歲,一個8歲,還有一個在老婆肚子里裝著,去兩個人等于去了三個人吃。小孩子去吃不劃算,吃不了多少,也算一個人,虧大了。他準備回家就告訴老婆,中午就餓一頓,晚上敞開肚子整,爭取吃一頓管兩頓。 隊長老鐘在想怎么回答,在這幾十年里,他老是被社員問得啞口無言,那個時候,問了也就問了,老鐘回答不出來就不回答,也沒有社員和他較真,實在回答不了,老鐘一句話就頂回去了:“開會就是這樣說的!”問的人都不是干部,沒有資格參加會議,心里犯嘀咕開會是不是這樣說的,也就是嘀咕幾下而已。老鐘感到,好像一夜之間全變了,自從周圍的幾個隊去年開始都已經順利包產到戶后,隊長就不像隊長了,說話的權威就沒有了。 還是老黃給隊長老鐘解了圍,他擱下有爭議的事情,問隊長老鐘:“隊長,煮飯要人吧?打雜要人吧?” 話音未落,社員們嘩啦啦的舉起了手:“我婆娘可以來!”“我婆娘飯煮得好!”“我婆娘干家務活把細!”……誰都明白,幫忙的人最實惠,可以跟著大伙一起吃,甚至還可以提前偷嘴,嘗嘗味道,試試咸淡。 隊長老鐘再一次犯難了,安排誰不安排誰,是個大問題。如果除去幫忙的、打雜的,也就剩一些老弱病殘和小孩子了,他不想在這最后的關鍵時刻得罪人。隊長老鐘手在發抖,這是他有重大事情要宣布的前奏,每次遇著重大事情,他都這樣無端的顫抖,自己給自己打氣。社員們一見隊長老鐘這樣,就都期待的望著他,希望點到自己老婆。 隊長老鐘說:“算求了,難得動那腦筋,腦殼都搞亂了,全部都吃!” 社員們明白后,馬上擁護:“對嘛,這才像散伙飯嘛!吃大集體也就吃這一次了,未必然人家不是社員?人家沒有長嘴?講不通嘛!” 皆大歡喜。隊長老鐘也不派活了,正是七月,田里的秧苗正在拔節、正在抽穗、不久就將灌漿,有向陽的田里,稻子已經開始低頭了,說明灌漿也接近尾聲。這個時候活路比較輕松,無非就是除除草,薅薅秧,扯扯稗子,再不,就是給包谷再培培土,清除一些雜草,都是可急可不急的事情,等八九月稻子一收,就該忙了,把這些集體的土地、財產分到各家各戶,都會甩開膀子各干各的,要想把大家聚攏來,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誰還有那個心思?到時候,誰也不管誰了,你愿意在田里種什么都行,再不用統一了,哪怕你睡到太陽曬屁股也不關他隊長老鐘啥雞巴事情了。也是基于這樣的考慮,隊長老鐘心血來潮的把散伙飯提前了,提前到這個時候,應該說是比較合適的,風雨欲來風滿樓,哪個都沒有心思干農活了,好像田間地頭的活,都不是自己的了,這樣一想,隊長老鐘心頭竟然有種破罐破摔的感覺,獨自黯然神傷起來。 以前,年年都這樣,隊里養有一群鴨子,還有百來只,屬于集體資產,開春的時候,一共買了200只小鴨子,由單身漢羅圈腿帶隊、張老幺、張歪嘴、楊斜眼四個人組成一個放鴨小組。除張老幺是一個體魄健壯的人外,其他三人都是半殘廢,走路都偏偏倒到的,哪能夠肩挑背磨。別看放鴨子是一件輕松活,其實不然,特別是剛孵出來的小鴨,需要悉心照料,在天氣寒冷的時候,還得趕著它們活動。隊長老鐘前不久專門去檢查過放鴨小組的工作,他看見羅圈腿在鴨棚子里煮著紅苕干飯,紅苕多,米少,“咕嘟咕嘟”的在鼎罐里風起云涌,小凳上放了幾條被鴨子戳死的大魚。羅圈腿說:“隊長,中午就在這里吃?!”隊長老鐘看看鼎罐,欲言又止。羅圈腿馬上明白過來,又加了一瓢水、添了一把米進去。隊長老鐘放心了,問:“他們在哪里放?” 羅圈腿說:“南溝!” 隊長老鐘說,我去看看。放鴨子是要到處走的,人在沒有吃食的土地里找食特別困難,鴨子也如此,就得要人趕著它們進溪河、進稻田去吃稗子、雜草、田螺、蟲蝦。小鴨吃不了這些的時候,就得喂半生不熟的米粒,這就要看放鴨人的技術了,如果懶惰,鴨子肚里沒有食物,靠米粒喂的話,成本就太大了。很多生產隊都養有鴨子,正因為太多,再加上放鴨人懶惰,所以往往得不償失。隊長老鐘也是擔心,放鴨小組的四個人偷吃本該給鴨子吃的米粒,連青菜蘿卜、紅苕包谷雜糧都難以為繼的日子,大米就顯得尤為金貴,只有過年過節、生雙滿十的時候,才能吃上一碗純純的米飯。 南溝在響水崖旁邊,是一條蜿蜒曲折的溪流,常年流水不斷,河灘廣闊,水較淺,里面的小魚小蝦就特別多。在稻子快揚花抽穗的時節,是不容許鴨子進稻田的,它們破壞性很大,不是損毀稻子就是戳食稻苗,使稻谷減產。社員們都眼巴巴的盯著年底分口糧,盯得最緊的就是稻子。因此,雖然各個生產隊都有鴨子,在這個季節,都很自覺的把鴨子趕往一些河灘、溪流,甚至山林,為的就是保護稻子。 南溝兩面是山,溪流就像是夾在兩山中的一條縫,水流不急不緩,在流經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一個的小塘堰,有的大,有的小。張老幺、張歪嘴、楊斜眼三個人在一塊小塘堰周圍站成一個三角形,守護著鴨子,免得鴨子到處亂跑。特別是楊斜眼,拿著一根特制竹竿,一會就“嗖”的一聲摔一塊泥巴出去,惹得鴨子們東張西望。楊斜眼的竹竿很長,以自己為中心,可以覆蓋360度的10米范圍,這還不算,他在竹竿的底部,加了一個小鐵鏟,既可以用來鏟除障礙,又可以鏟泥,還可以直接插進地里,就像一根醒目的標桿一樣。隊長老鐘來的時候,楊斜眼在望著他,可臉卻像是在盯著崖上從上到下滴答滴答的水珠,老遠的就喊:“隊長,你來了?” 隊長老鐘和大家打了招呼,看見鴨子在溪流里歡快的扎著猛子,有的抖著滿身的水珠,伸出頭來,嘴里含著一些小魚小蝦。每個鴨子都是一斤往兩斤上奔的個頭,喂到國慶節,就該3斤以上了,隊長老鐘特別滿意,坐下和大家一起吃葉子煙。 吃了一會煙,楊斜眼自告奮勇的說,你們回去吃飯,我守著這里,看它狗日的黃鼠狼還敢不敢來。楊斜眼把竹竿狠命的插進土里,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隊長老鐘說,這樣吧,周圍也沒有其他人來往,鴨子都吃飽了,估計也不會跑,都回去吃吧,吃了來也不怕。楊斜眼看著隊長老鐘,在試探他說的是不是假話。200只小雛鴨買回來,一個多月就死的死丟的丟,只剩下百來只了。隊長老鐘當時發了很大的火氣:“放個鴨子未必然比爬坡上坎種地還勞累?小鴨兒都看不住,那就回去出工!”楊斜眼申辯說,晚上在鴨棚子里面聽見有黃鼠狼來逮小鴨兒,沒有攆上。隊長老鐘氣不打一處來:“都睡死了?”其他三個人說,沒有聽見。自然的,丟鴨子的責任就落到了楊斜眼身上。你聽見了,卻沒有去攆走黃鼠狼,也沒有叫醒其他人,不是你的責任是誰的?腿腳靈活健壯的張老幺主要責任是搬鴨棚子,放鴨子是四海為家的,方圓有50公里左右,必須得有一個人來回搬運鴨棚子,這是放鴨子體力最重的活路,幾百斤的擔子挑來挑去,肩膀都磨出了老繭。還得抽空回到隊里,在各自家里帶上米面油等日常生活所需,這就得有膽有識了,經常走夜路,穿過一些黑黝黝的樹林,成片成片的墳場,有冷颼颼的風,也有貓頭鷹等野物的怪叫,膽小的人怎么也不敢走夜路的。羅圈腿負責放鴨人的一日三餐和體弱多病小鴨的吃食。張歪嘴主要負責在鴨子的遷徙中,把頭鴨邀成一路,走出一個隊伍的形狀,讓其他鴨子跟著走。只有楊斜眼看似沒有具體的重要工作,實則,楊斜眼也是最賣力的一個。他當隊長老鐘的面這樣表態,無非是將功補過或者是賭一口氣。此時此刻的隊長老鐘已經感覺到末日將至,他已經受到了嚴厲批評,在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問題上,人家有的都已經分下去快兩年了,他們至今還沒有把田地、農具、耕牛等等集體財產分到每家每戶,他已經嚴重拖了全公社全大隊的后腿,用公社書記的話說是這個后腿拖的不是一般的有力,而是“拖到了大腿根”,這就讓隊長老鐘成天悶悶不樂。集體都馬上快沒有了,少一兩只鴨子算個卵啊! 隊長老鐘四個人就回到鴨棚子。羅圈腿是個腿腳不便的男人,一個人日子過習慣了,對一日三餐的吃雖然不怎么講究,其過日子的小九九和廚藝絲毫不比一般的農村婦女差。鼎鍋里的米飯已經悶好,冒著熱氣騰騰的飯香。羅圈腿把那些鴨子吃不下去的魚蝦用米湯加鹽煮了一臉盆。農村人是不愛吃魚的,沒有油,腥味重,還有刺,難吃!羅圈腿的做法與眾不同,雖然魚蝦也沒有沾油,但是用米湯煮出來,不但沒有一點腥味,還有一股濃香。另外還水煮了一個紅苕絲,飯菜就齊了。一個一個吃得狼吞虎咽的。隊長老鐘邊吃邊說:“不錯不錯!”。 有了那一群百來只的鴨子墊底,隊長老鐘的底氣就足了。他開始安排吃散伙飯的事情。馬上叫人去把羅圈腿他們喊回來。鴨棚子目前離生產隊已經不足3里路了,一袋煙的功夫就是一個來回。壯勞力負責挖灶搭鍋挑水,婦女們負責燒水褪毛。小孩子們配合婦女弄柴火,能夠跑得動的都有了工作。隊長老鐘看安排得差不多了,就宣布:“各人回家早點吃中午飯,吃了就來幫忙,晚上6點吃散伙飯!” 都站著不走。隊長老鐘說,那我先走了。 等隊長老鐘吃完午飯出來,在生產隊的院壩邊,已經被人挖了3口大大的土灶,大鐵鍋已經架在了灶上,周圍放著成堆的柴火,還有大大小小的水桶,桶里裝滿井水。院壩中間立著鴨棚子,鴨棚子前方,一群鴨子被竹篾籬笆圍著,叫得山響。楊斜眼拿著竹竿在走來走去的巡邏,不要小孩子靠近鴨群。 老黃站在土灶邊,喊:“楊斜眼,過來吃煙!”邊說,邊把手里的煙桿朝楊斜眼晃。楊斜眼揮揮竹竿,指指一群亂拱亂竄的鴨子,表示任務重大,沒有空時間來吃煙。老黃的一片好心受了冷遇,就不開心了:“啥雞巴人?都要殺了,還能夠往哪里跑?還用得著人五人六的把它守著!” 隊長老鐘背著手、邁著四方步來到了現場。大家一時間好像就有了主意,這讓本來就郁郁寡歡的隊長老鐘無形中又有了當干部的感覺。特別是楊斜眼,見到隊長老鐘就馬上報告:“隊長,還有118只!” 隊長老鐘就去看鴨子。鴨子被圍在竹籬笆里,擠擠挨挨的,很煩躁也很不舒服。再加上,剛剛急行軍似的趕了3里路,有點口干舌燥了,以往的這個時候,是撒著歡在田地里瘋跑、溪河里找食的時候,怎么著都不會渴著。一渴,心緒就亂了,在固定的范圍內東奔西跑,你踩我我踩你,把一身毛都擠得貼在了身體上,現出瘦骨嶙峋的骨架來。 楊斜眼說:“再放兩個月,肯定能夠上3斤!” 隊長老鐘點頭,楊斜眼又說:“這個時候正在長肉,殺了,有點可惜!” 隊長老鐘突然罵了一句:“啥雞巴可惜不可惜,殺,全部殺完!”楊斜眼不做聲了,抱著放鴨子的竹竿出神。羅圈腿在收拾著鴨棚子的壇壇罐罐和自己的一些衣物。張老幺、張歪嘴在幫著準備撤鴨棚子,撤后把鴨棚子打捆,這些都是集體財產,以備來年再用。以前,年年都是這樣的。他們幾個人,是生產隊的老放鴨子專業戶,已經放出了一整套經驗。這樣做,完全出于一種本能、或者是慣性使然。 隊長老鐘鬼使神差的說:“鴨棚子先不要撤,明天再弄也不遲,現在主要是殺鴨子,準備散伙飯!”羅圈腿不說話,把解開的繩子又綁了上去,看著羅圈腿有氣無力的樣子,隊長老鐘別過臉去,見老黃無所事事的在走著,就指揮老黃:“老黃,帶幾個人殺鴨子!” 老黃就和幾個壯勞力提著刀來了。有的還提著一個水桶,桶里放了點清水、鹽巴、淀粉,這些桶是用來接鴨血用的。老黃首當其沖,去逮了一只個頭最大的鴨子,估計在兩斤半左右,楊斜眼認得這只鴨子,它是鴨王,腦殼上長了一撮鳳毛,像雞頭上的冠子,每次走在鴨隊伍的前面,威風得很。在遷徙的過程中,只要管住了鳳頭,鴨隊伍就能夠走得四平八穩。 老黃殺鴨確實干凈利落。他把鳳頭提在手上,把鴨子的兩只翅膀往鴨背一憋,鴨就不動彈了。右手把鴨頸的茸毛扯干凈,扯出一個一指頭大小的空地,拿著鋒利的菜刀在鴨脖子上一抹,血就直接滴在了桶里。接著隨手往土灶那邊一摔:“來了!” 早有小家伙跑過去,提著被殺的鴨子就丟進滾燙的大鐵鍋里。大鐵鍋邊站了一些等候多時的婦女,她們直接用手去鍋里抓鴨子。隊長老鐘說了,各人褪下的鴨毛各人拿去賣! 六個壯勞力沒有用到一個小時,就把鴨子殺完了。接下來就是熏烤和清理。鴨子尚在生長期,有的剛剛在褪毛,鴨毛正是新老交替的時候,第一步褪毛后,鴨子的身體上出現了更加多的毛樁和茸毛,如果要一根一根的扯下來,基本上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用谷草來熏烤就是最便捷的了。早有婦女們和小孩子抱來了谷草,點起熊熊大火。有的拿火鉗夾著鴨子在火上去熏烤,火焰太大,人根本不敢靠近,這樣熏烤出來的鴨子簡直慘不忍睹。鴨背都烤脫皮了,鴨子腋下的毛和毛樁還是濕漉漉的。楊斜眼的竹竿發揮了作用,他把幾只鴨子串在一起,人離得很遠,就把鴨子支在了火上,幾個翻滾,鴨毛、毛樁基本上就褪盡了,放熱水里一泡,再把翅膀翻起來,一陣搓洗,就干干凈凈的了。 隊長老鐘在巡查,他沒有具體工作,就如他自己說的一樣,他只負責領導工作,具體的工作他會安排別人做。在鴨棚子的時候,他建議張老幺也去殺鴨子,張老幺臉一偏:“我下不了手,喂了幾年鴨子,對鴨子有感情了,見不得鴨血,頭暈!”張老幺的話,讓隊長老鐘好一陣沉思,他對張老幺說:“那你就先歇一會!”心亂如麻的張老幺卻別過頭去,說:“我去挑水吧!” 隊長老鐘望著忙忙碌碌的人群,對張老幺輕輕的吐出兩個字:“也好!” 挑水的隊伍很壯觀,已經有四個壯勞力。他們異常亢奮的喊著號子,如同在干著一件改天換地的宏偉工程。和挑水的比起來,婦女們這邊卻溫和多了,他們有的唱著山歌,有的拉家常,還有的在互相斗嘴。嘴不閑著,手更加沒有閑著。她們把褪下的鴨毛一根不少的裝進化肥口袋里,飯后就拿回家曬干,然后可以等收鴨毛的來了,換幾個鹽巴錢。 一陣驚呼:“糟了,老黃倒了!” 隊長老鐘半天沒有反應過來,老黃身體是最好的,平時挑300斤的水谷子也快步如飛,今天咋個挑幾十斤的水,就倒了?老黃的倒像很難看,不英雄也不美觀,人走著走著就倒了,兩只水桶跟著滾下了一段坡地,清澈的井水流進了一個很大的耗子洞,不一會,就有幾只小耗子頂著一身濕漉漉的毛亡命逃竄了。 暈倒好像有傳染。老黃一倒,正在褪鴨毛的茉莉花也倒了。茉莉花是老黃的老婆,一個風風火火的女人。一家人倒了兩個,這把隊長老鐘嚇的不輕。他連忙和赤腳醫生去查看,赤腳醫生狐疑的問:“是不是吃啥中毒了!”赤腳醫生問的很專業,現在是下午四點半,如果中午吃了啥有毒的東西,這個時候應該就到了發作時間了。赤腳醫生一問,就把隊長老鐘問清醒了。他贊同赤腳醫生的判斷,當務之急就是要找到中毒原因。 隊長老鐘問老黃的兒子:“中午吃菌子沒有?”山上有許多野生菌,每年都有幾個吃得中毒,這個是很危險的,要及時送到公社衛生院去洗胃洗腸。 老黃的兒子鐵蛋說:“沒有!” 隊長老鐘再次啟發:“吃野果子沒有?”山上有一種野果子叫八月瓜,長得黃燦燦的,像南瓜,有甜味,口感甚好,不知道咋的,居然有毒。有一次,隊長老鐘就吃了一口,差點把腸肝肚肺都吐了出來,后來,一聽見八月瓜,隊長老鐘就禁不住打顫。 鐵蛋肚子里傳來一陣“咕咕”聲音,昂著頭,斬釘切鐵的回答:“沒有!” 隊長老鐘手腳無措了,赤腳醫生馬上開始了望聞問切,一招一式有模有樣。按肚子,“咕咕叫”,摸脈象,有!看嘴巴,沒有吐白沫。赤腳醫生恍然大悟:“啥雞巴病都沒有,是餓暈了!” 鐵蛋這個時候才如實說:“早上啥都沒有吃,我老漢(爸爸)說,晚上吃鴨子,把肚子留著!” 隊長老鐘弄明白了,問:“家里煮飯沒有?” 鐵蛋說:“早上我媽煮了紅薯稀飯的,還在鍋里,一點都沒有吃!” 隊長老鐘指揮鐵蛋:“快去端兩碗來!” 與此同時,又有三個人相繼餓暈了。隊長老鐘仰天長嘆:“媽那x的,啥雞巴世道,這散伙飯吃的……” 喝了一碗紅苕稀飯的老黃終于緩過氣來。圍著的人也跟著松了一口氣。老黃拍拍脹鼓鼓的肚皮,肚皮里面有水浪聲音,他就開始用手摳喉嚨。“哇啦啦”把吃進去的紅苕稀飯和泡酸蘿卜吐了一地,帶著一陣惡臭。 大家紛紛搖著頭,有的也跟著干嘔起來。 “狗日的,為了吃個鴨子,連命都不要了!”隊長老鐘發火了:“吐,都吐干凈,好等著吃鴨子!” 鴨子很快被打整的干干凈凈,百來只鴨子被放在門板上,像一座小山,閃著亮晃晃的光,把人眼睛都望瞎了。一只水桶里,全部是鴨子的五臟六腑,足足有十多斤,臉盆里有兩三斤鴨子油膘,直看得人流口水。 忙碌一番后,人就閑了下來,老黃兩口子也開始到處走動了。沒有人取笑老黃,有的甚至還在暗暗責備自己,中午居然吃飯了,為什么就沒有把肚子空著?中午吃的可是自己的啊?一口土灶里,悶著的米飯開始冒出香氣,香氣在空中縈繞,刺激著大家的味蕾,“咕咕”的叫聲此起彼伏。自責的人終于松了一口氣,悄悄的摸摸肚子:“還好,已經餓了!” 隊長老鐘指揮王木匠掌勺。王木匠不但會木工手藝,也會一點廚藝。他的木工手藝,讓他走南闖北的長了見識,吃了不少社員沒有吃過的味道。他的廚藝是他的大膽,他放起佐料來眼都不眨一下。啥都匱乏的年月,有吃的、能夠填飽肚子就不錯了,誰還講究味道?佐料的加入,讓各種食物更加美味可口。因此,王木匠的做派,被一些社員私下議論為敗家子。 隊長老鐘一喊王木匠,社員們都跟著喊:“王木匠、王木匠!”他們平時沒有吃過、或者很少吃王木匠這個敗家子的手藝,今天有這個機會,誰都想試一試。 王木匠在大家的推擁下,來到了人群中間。王木匠正吃著葉子煙。往地上吐了一泡口水:“老鐘,你叫我咋弄?”王木匠很少喊隊長,他私下給老婆說過:“老鐘沒有主心骨,上面戳一下,他跳一下,哪里是當干部的料?”在心里很有一些看不起隊長老鐘,因此,常常在大眾場合直呼其名。習慣了就自然了,隊長老鐘習以為常、見慣不驚的回擊:“板命啊,搞哪樣?” 王木匠兩手一攤:“佐料呢?” 隊長老鐘朝著人群吼:“都聽好了,要想早點吃鴨子,各人回去在自留地里把那些蔥蔥蒜苗、海椒、花椒給老子扯起來!”隊長老鐘估計是發脾氣了,都開始“老子老子”的了。隊長老鐘說完后,一遍寂靜。小孩子都在望著大人們的臉色。各家大人大度的說:“去吧!” 隊長老鐘望著往各家自留地瘋跑的小孩子,不忘加了一句:“多扯點!” 王木匠問何會計呢? 有人回答,剛去公社酒廠換酒回來。隊長老鐘說:“這么好的菜,沒有酒哪叫散伙飯?我叫何會計去換了50斤包谷酒,才回來!” 王木匠大聲武氣的喊:“扯一斤來!” 老黃眼帶疑惑:“莫非王木匠居功自傲,想先喝?” 很快,佐料備齊了、洗凈了。記有蔥蒜姜一盆、海椒一盆、花椒兩碗、鹽巴一碗! 王木匠點點頭,很是滿意。 大家就圍著看王木匠表演。王木匠喊:“火燒大點!”連忙就有人向土灶里添最扎實的柴火,火苗“呼呼”的竄著,大鐵鍋里的水珠“滋滋”的叫著,一會就化著一團煙霧不見了。王木匠把鴨油倒了一半在鍋里,鍋里頓時“滋滋”的香氣撲鼻,都伸長脖子看:“鍋里沒煉出油!”一會就把煉鴨油的內臟燒焦了,王木匠連忙把鴨子倒了下去,才把鍋里的火壓住。接著,他把半斤包谷酒和半碗鹽巴也倒進鍋里,不停的翻炒一會,就把半盆佐料倒進去了,再翻炒一會,香氣就出來了,這個香氣是大家聞所未聞的,鴨肉的鮮香和著佐料的辛辣,那味道…… 香味濃郁時,王木匠馬上往鍋里加水。加到水淹過鴨肉兩個指頭。王木匠的這一番表演,看得大家目瞪口呆。第二鍋鴨子,王木匠也如法炮制,仍然是圍著看,看王木匠的動作、步驟、神情、用料多少,怎么都看不夠,王木匠的每一個動作帶著十足的美感! 待到鴨子有七成熟時,王木匠又分別把鴨子的五臟六腑和鮮紅的鴨血平分著倒進了兩個鍋里。 王木匠很惋惜的說:“多好的內臟啊,這樣吃太可惜了!” 社員們都不解,不就是一個吃么?未必還吃出一朵花來! 王木匠開始普及,讓大家長知識了,他說,任何動物的內臟,最好吃的方法是用油加大料炒,油足,兩三分鐘就起鍋,又香又脆,下酒,香死個人!王木匠說的頭頭是道,按他的說法,如果條件具備,他能夠做出一碗長生不老的唐僧肉。 王木匠講的大家口水滴答。講完,搖著頭很惋惜的補充:“缺了油,神仙都炒不出來!”王木匠兩手又一攤,誰都理解這個意思,畫餅充饑確實太虛幻了,說的再好,實現不了,都是卵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你們吃不著唐僧肉,沒有理由怪我王木匠。 都說,以后看有沒有不缺油的日子。 在等待吃飯的時候,人基本上都到齊了。除了三奶奶和活神仙兩個快90歲的老頭老太太癱在床上不能動彈外,連大著肚子走路都困難的兩個孕婦都到場了。各人手里都拿著自帶碗筷,心急如焚的等著隊長老鐘喊“開伙!” 幾個主要勞動力或者說是主事的圍在一起,他們的地下已經放了兩大碗包谷酒,聞著鴨肉香和酒香,他們的喉結在上下蠕動。連老黃和餓暈的幾個人都開始精神抖擻了。隊長老鐘往往天空,太陽正慢慢的往西山下移動,就問:“王木匠,好沒有?都在等你喝酒了!” 王木匠回答:“馬上好了!” 隊長老鐘來到鍋邊,招呼兩個小孩子把三奶奶和活神仙的那一份送去。沒有人愿意去送,隊長老鐘說:“送的人吃鴨腿!”會計把著分勺,等著落實隊長老鐘的指示,在鍋里攪動了一下,鴨腿果然與眾不同,肉多。兩個小孩子就搶著去送了。 于是便開始分著吃。隊長老鐘這邊的幾個人圍成一個圓圈,酒和鴨肉就擱在地上,酒喝的是轉轉酒,喝一個遞給下一個人。一碗酒還沒有到一圈,就見底了。倒滿,又接著來。鴨子是兩大盆,自己挑著吃,吃完又舀。都感到,兩大鐵鍋的鴨子怎么都吃不完。先盡是撿鴨肉吃。有人吃了一點腸肝肚肺,感嘆:“不炒也好吃嘛!”于是又都夸王木匠的廚藝確實高,還說,等哪天有油吃了,專門請王木匠來家里炒他媽的一碗腸肝肚肺,看看究竟啥味道。 吃得打飽嗝的老人、婦女和孩子們也有氣無力的坐在院壩邊,看著家里的狗在地上歡蹦亂跳的啃著一些骨頭,很是心滿意足,他們開始夸這頓散伙飯,是他們有史以來吃得最好最飽的,還說:“鴨肉都快到頸子,再吃,就只能包在嘴里了。” 突然,傳來一個孕婦的“唉喲唉喲”的喊叫聲,立時,就有婦女跟著喊:“羅大屁股要生了!”羅大屁股的男人正在喝酒,酒碗剛傳遞到他手上,還有小半碗,他一口喝掉,站起來說:“你們先喝著,我去看看!媽的。酒都喝不清凈,這個時候生你媽的啥個娃兒!”羅大屁股男人罵罵咧咧,很是不耐煩,都喊他快去看看。 隊長老鐘安排,就把羅大屁股抬進鴨棚子生孩子,于是,還沒有撤的鴨棚子就作了臨時產房。又告誡幾個幫忙的婦女,有什么問題叫赤腳醫生。赤腳醫生蹲了哈旁邊,也在喝酒,笑著說:“看你隊長說的,生個娃兒有啥問題,又不是生牯牛!”。的確,農村生孩子就是在自己家里,一個接生婆、一把剪刀、一盆熱水就夠了,哪有那么多鬼打架扯麻紗的事情。 幾個婦女懶洋洋的爬起來幫忙。有的打熱水,有的去扯干谷草,有的去拿來火把點燃,有的去找爛衣爛褲…… 另外一個孕婦也摸著自己的肚子說:“我也快了!”立時的,又有幾個婦女把孕婦扶著往回走。 一時間,院壩清凈了下來。 羅大屁股的男人一會就回來了,蹲下就喝酒,隊長老鐘問:“生了?” 羅大屁股男人很是無辜的解釋:“還沒有,我守著也幫不上啥雞巴忙!” 聽著羅大屁股呼天搶地的聲音,羅圈腿說:“狗日的,快樂的是你,受苦的是你老婆!” 羅大屁股男人馬上反擊:“你曉得個球,你又沒有日過女人!” 這話說到了羅圈腿的傷心處,羅圈腿瞪著一雙血紅的眼睛,拼命是的喊叫:“我日了你媽!” 隊長老鐘看事情越鬧越大,真正發火了:“酒和鴨子都堵不住你們的x嘴?都不準吃了!” 都住了口。 與此同時,鴨棚子傳出一聲一聲嬰兒的哭聲,“哇哇……哇哇……”。這哭聲,在慢慢暗下來的天空中回旋,有婦女喊:“是個男娃!” 農村孩子一落地,就要給孩子取一個小名,小名越賤越好養活,因此,農村各大隊遍布“豬娃狗娃”,羅圈腿的男人瞬間腦洞大開,給孩子取小名本來很難為他的,沒有想到他居然一錘定音:“媽的x,難得動腦筋,就叫鴨子娃!” 都說,這名字好,有紀念意義,一點不比那些“志強”、“永剛”、“盛勇”差! +10我喜歡

小品《說彩禮》文/俊生   人物:婆婆(70歲) 兒媳:(45歲) 孫女:小霞(22歲) 孫媳:玲玲(20歲)未婚 故事背景:農歷7月末的一天晚飯前,婆婆在房間沉思于孫子的婚事里。眼看婚期已到,他擔心巨額的彩禮...... 兒媳(上)沖臥室喊:媽         吃飯啦! 婆婆:幕后答應:咋啦         停電啦?(上場)        沒停電呀!mao 兒媳:媽我是叫你吃末          飯,不是停電。 婆婆:這幾天呀,我老         是上火,這眼也         模糊耳也背,整         宿睜眼不想睡。         這腦袋一挨枕頭         就覺得里邊嘎嘣         嘎嘣響的那個脆         這兩眼一閉覺得         火星子噌噌地往         上冒哇! 兒媳:你這是上火。 婆婆:是,我知道,這          幾天舞也不想跳          了,說話也不想          笑了。 兒媳:我看你比以前也          弱了。 婆婆:可不是嘛,這幾         年雖說是咱們養         羊掙了錢,可剛         上樓這孫子一提         親人家還要縣城         的樓。讓媒人左         說右說從咱村小         區里又買了一套         才算定了親。要         我說呀縣城里買         樓怎么也不如咱         村小區里方便不         是。你說我能不         上火嗎? 兒媳:媽,你可得悠著         點兒,注意身體          呀。 婆婆:昨天媒人才說光         彩禮就得十六萬         六,人家說現在         早長到十八萬八         了。 兒媳:十六萬六是不算         高的。 婆婆:哎呦!這叫什么         事兒,婚車得找         叫什么“老馬”還         有那個叫“母虎”         我看那“母虎”不         如“公虎”吧。 兒媳:媽,看你說的熱         鬧的,人家是叫         “寶馬”不是“老馬         是“路虎”不是“母        虎” 婆婆:甭管它叫什么虎         吧,這是網上一         首詩里的寫的。 兒媳:哎喲,媽你還真         行!網上一首你         還記得。 婆婆:你婆婆我呀是腦         靈記性強,幼兒         園里就會寫文章 兒媳:真的? 婆婆:哈哈!做夢唄。         我只上了三年級         就不念了。 兒媳:為什么? 婆婆:生產隊出工拉小         車兒,那個年代          一個工兩角錢也         得耗一年,工分        不夠你得掏錢。 兒媳:我看你現在可不         像小學文化都不         夠,70歲了手機         還玩得這么溜。 婆婆:那是沾你們的光         學會了發微信發         K歌還會網購拼         多多。我還給你        接著背那首詩,        你聽著。一隊豪        車,一路豪邁。        車頭早進新娘家        車尾剛出新郎宅        那炮車震耳欲聾        響徹靈霄驚駭天        臺。玉帝王母瞥        了瞥眼你猜說什        么? 兒媳:說什么? 婆婆:王母娘娘說,天         宮迎親都不敢這         么氣派,真是打        腫臉充胖子, 兒媳:咋的? 婆婆:悲哀!你們是不         知道,像我們結         婚那會兒正趕上         文化大革命破四         舊立四新騎著車         子帶過來就算結         了婚。 兒媳:媽,不能比那個         年代。 婆婆:現在興得也太不         像話了,蓮兒卷          子像座山,不抬         整豬過不了關。         娘家送嫁妝的一         來十桌八桌不算         多的,臨走哇那         飲料整件一抱還         不算喝的。     兒媳:這是真的。 婆婆:玉溪煙一人一條          還不算抽的,那          紅包兒呀一個勁          兒地裝還供不上          收的。 兒媳:媽,現在都是這          樣。 婆婆:要我說呀,咱們         小霞十月里結婚         那蓮花卷子是個         喜,蒸大蒸小咱         都不挑理。戀愛         結婚是自由,不         要彩禮咱要開這         個頭。 小霞玲玲(上)合:奶奶          報告你們個好消          息。 婆婆兒媳(合):玲玲來          了! 婆婆:來,過來玲玲讓         奶奶瞅瞅,哎呦         喂!比你姐姐還         漂亮!這真是咱         們這廟里沒賴僧         一個更比一個精 玲玲:謝謝奶奶夸獎!         謝謝阿姨! 小霞:你們看這是什么         呀? 兒媳:什么?     小霞:咱們村成立了紅         白理事會,我把          通告的主要內容          條例念給你們聽          聽。凡是結婚的          家庭包括女方回          門,堅決不準大          操大辦。不準燃          放煙花爆竹及電          子炮。不準邀請          戲曲歌舞表演。          迎親車輛不超過          八輛,娘家送嫁          妝的最多不超過          30人。不準給送          嫁妝的發送整條          香煙,違者罰款          5000一10000元          用煙不超過13元          1盒,用酒不超           過30元1瓶。擺           席不超過40桌           用菜入鄉隨俗,           一律相待,不搞          特殊。從2019          年9月1日執行。 婆婆兒媳鼓掌歡迎! 合:好!好! 小霞:還有更好的呢!         我和玲玲都商量         好了,彩禮都不         要了。省下的錢         都投入到建設小         康村實現中國夢         上去! 婆婆:真的,太好了! 小霞:我和玲玲都報名         了,十一國慶節         舉行集體婚禮。         全鎮50對新人同         時舉行。 婆婆:好!快打電話給         你爺你爸和你弟         弟讓他們都高興         高興。 兒媳:媽,這會你該消         消火了吧? 婆婆:是!一聽這話真          高興,一肚子火          氣消了凈。走!          咱們都趕快吃完           飯跳舞去。   +10我喜歡

文 |  七 洲     《菜根譚》里言道:世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世故就像是現實存在的土壤一樣,有著必然性。但同時,我們自己也可以有另一種選擇。   獨善其身且清醒   錢鐘書先生,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精通多種語言,但為人卻極具個性。   早年《圍城》大火的時候,曾經有位英國女士想在電話里邀約錢鐘書并提出上門親自拜訪,而錢鐘書卻冷冷的回應道:假如你覺得吃個雞蛋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錢鐘書這股真性情讓人敬佩,他只愿潛心于學術造詣,不愿為世俗之事堪憂。   錢鐘書極通世故,卻不屑交際。   《圍城》中有不少的人物就是偽君子和暴發戶,典型的虛偽又世故的角色。而錢鐘書早已將這一切看透,與其進行虛偽的交往和人際活動,不如將這一切敬而遠之,為自己留下安靜的創作環境。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錢鐘書自己曾說過一句:“人謂我狂,我實狷者”。意思是別人說他狂妄,而他卻很坦然并不在意。他覺得交際這種東西太俗,相反,他反而更愛與文人一起討論問題。   其實人需要的東西不是很多,無論是物質還是言語,心安才是最重要的。這個世界有太多復雜的東西牽絆著我們,但請不要被迷霧遮住了雙眼,從而陷進現實的迷潭。       堅持初心和善良   著名的節目主持人何炅,盡管他見過大大小小的事情,一切都做得滴水不漏,情商高到經常救場,但對身邊的人,他一直都非常溫暖。   他會體貼工作人員錄節目餓肚子而上前喂飯,對于剛出道的新人抱以友善的態度,對身邊不知名的助理給予無私的關懷。他是一個特別為他人著想的人,看透人間疾苦,懂得世事艱辛,從而變得溫柔。   以識乾坤大,猶憐草木深。   《請回答1988》有個角色叫阿澤,在外面他是天才少年圍棋手,在胡同里卻是個需要伙伴們照顧的弟弟。阿澤雖然木訥但善良,大家都非常照顧他。當伙伴的爸爸摔傷住院時,醫院沒有及時安排手術,他就親自打電話拜托院長安排手術。   對于阿澤的舉動,他們十分驚訝。大家都以為阿澤不懂人情世故,但圍棋里包含著大千世界,阿澤怎么可能不懂。只是,他不愿意變得世故。即使在外面裝的像個成熟的大人,回到家里,依然是伙伴們心中單純可愛的阿澤。   阿澤會因為自己爸爸和鄰居家媽媽的事,主動去開解小伙伴,會在喜歡的女孩子遭到白眼和冷落時夸她說很漂亮,會為了伙伴而放棄掉很在意的東西。   他很出名,有很多錢,但他知道,伙伴們對他的真心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人看到的世界越大,就越懂得什么最可貴。浮世年華里,少一點虛偽,多一份真心,才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系。       做最真實的自己   林黛玉就是一個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例子,初到賈府,處境艱難,萬事十分謹慎。看到賈府里奢華富貴,人來人往,始終把持著分寸,一絲不敢逾越。   而薛寶釵可以說是世故最好的例子,她處事圓滑,事事力求周到,人情世俗把握得非常好。可她身上,卻缺少了一種叫純真的東西,跟她在一起,你感覺不到絲毫的真心,一切都像蜻蜓點水一樣恰到好處。   可林黛玉不同,她以真心對人,對丫鬟也是,并且有才情詩氣。她不是不懂這些世俗人情的東西,若她真想,待人接物方面不一定比寶釵差。但且心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有自己的傲骨。   世人形容林黛玉清高,試問哪個文人雅士不清高。蘇軾曾以東坡居士自稱,他在官場沉浮多年,因為個性率真,為官慈愛民眾,不喜于官場的規矩宦途,從而遭誣告陷害被貶。   然而對于這些,蘇軾并不放在心上,有血有肉的鮮活的他寫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句子。   看盡人間是非紛擾,只做最醇香的自己。   余秋雨曾在書里寫道: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   那些真正世故的人,只是學會了一套社會法則。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好的成熟。   愿我們能在世故的土壤里,擁有不一樣的自己。 +10我喜歡


王彥帆的優質必買清單涂一陽的評價心得63527蔡宥誠的推薦評比好物王怡君的評價心得張秀峰的開箱推薦文天地楊淑軒的推薦評比好物黃雅芳的推薦評比好物65604林萱茵的優惠好物59136
那一刻起,我發朋友圈會選擇部分好友可見。 陳尚鴻的推薦清單86147你糊弄過去的,總有一天會露出馬腳 (2) (3) 林淑芳的優惠好物一個人的生活 林世季的開箱推薦文天地544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嚴選商家推薦 的頭像
    嚴選商家推薦

    嚴選商家推薦

    嚴選商家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